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
顶层确定“双循环”发展战略,中国谋划未来发展新机遇!

顶层确定“双循环”发展战略,中国谋划未来发展新机遇!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网络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8-26 15:4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在今年“7.21”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用的则是“加快形成”。表述变化之间,释放出一种“只争朝夕”的现实紧迫感。

顶层确定“双循环”发展战略,中国谋划未来发展新机遇!

【概要描述】在今年“7.21”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用的则是“加快形成”。表述变化之间,释放出一种“只争朝夕”的现实紧迫感。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网络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8-26 15:45
  • 访问量:
详情

当前受全球疫情影响及中美贸易战的加速升级,个别国家在反全球化的道路上由于深受极端冷战思维影响而越走越远。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近段时间以来我国从企业家座谈会到中央政治局会议,都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发了广泛关注。

何为“国内大循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央政治局会议是怎么解释国内大循环的?

第一,面向未来,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二,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第三,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那么,在当下,恰逢“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启的交接处,最高层这样的表述,被认为是国家经济大战略转向的一个信号。

因为所谓的“内循环”,是相对于“外循环”而言的,就是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用外贸拉动经济,转变为不再单纯依靠外贸,而是以内需来拉动经济。

实际上,“两个循环”的提法从中美摩擦之后,就有意识的在安排,一直到今年5月份才有了进一步的清晰。

——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信号。

在当下关键时间节点上,中国正在谋划的是一个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注意到,在“7.21”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用的则是“加快形成”。表述变化之间,释放出一种“只争朝夕”的现实紧迫感。

 

“双循环”如何运行,动能在哪里?

01 中国要立足做好自己的事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换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在上半年我国本土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率先复苏的基础上,要趁势而上更好发挥国内产业门类齐全、市场潜力广阔的优势,稳住企业和就业基本盘,降低外部冲击带来的压力。

02 根本途径还是深化改革

要看到,扩大内需还存在不少短板,如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仍有不少障碍,商品物流成本过高,企业融资难题犹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有待深化……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不是对过去政策的简单重复。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供需梗阻,在提高供给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03 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

疫情之下,我国上半年不仅没有出现所谓的“外资撤离潮”,巴斯夫、宝马、大众集团等众多企业持续扩大在华投资……这些进一步印证,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依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未来,我国要建构的不是简单、无条件开放的体系,而是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说。

04 要保持定力,苦练内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邢自强认为,中国经济的优势在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还有很大挖掘潜力;再比如,破解发展不平衡,中国打造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孕育着巨大发展空间。

中长期动力是改革创新

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因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为了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以及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都被作为重要事项,需要一一加以落实。

创新驱动

以创新驱动为指导思想,并以创新的方式投入生产要素,主要是人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精神,是中长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源动力。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创新以及投入要素的效率都与深化改革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说,国内大循环中长期的源动力是深化改革,以及改革激发的创新活力。

发力于区域经济

中国进入“内循环”时代后,首当其冲被影响的就是区域经济。

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地区。作为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源自创新创业。我们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形成创新生态和新兴产业集群,这是因为,创新需要若干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如人才、资本、基础设施、创新生态,甚至气候,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够具备这些条件。这些要素和条件同时存在,均衡配置,要求近乎苛刻。所以,创新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一般生成于某个都市圈或中心城市,分布于世界为数不多的地方。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和成都等城市,有着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和新兴产业集群。在中国的其他城市,也正在形成这一发展格局。

众所周知,过去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海外巨大的市场容量和中国本土的劳动力优势,这就导致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那么,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内循环的提出,一部分原计划迁到东南亚的工厂和设备投入到中西部,这就为一些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想象力。

此外,中西部地区巨大的消费潜力,也是让国内市场“循环”起来的关键。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中部、西部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0.1%和7.8%,快于东部地区7.3%的增速。

所以说,每一次世界经济的变化,都有可能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也会让一些区域迅速的崛起。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

劳务 / 外包 / 节税 / 招聘

 

业务咨询电话:400-166-1165
直线联系:13601888884  段先生

市场合作:021-68111166     
企业邮箱:
hthr@jz12333.com

公司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周康路28号万达广场

                  F座1305室    

Copyright © 2020 上海沪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23097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苏州  网站支持IPV6